曬衣架、昇降曬衣架、晒衣架

第二代華人對族裔身分困惑:父母因素

在加拿大出生的第二代華人,常常被稱為「黃皮白心」、「夾縫中的人」、「中文盲」、「邊緣化」。
前不久, 我作為亞省卡加利市第三屆楓華盃中文比賽評委,欣喜地看到有些華人子女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
比賽結束後,與一些華人父母談話中,瞭解到他們的一些孩子對族裔身分認同有困惑。 
第二代華人對族裔身分認同有困惑已經不是個新問題。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Amy Tan) 在1989年發表的小說《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中,就生動地描述四位華人母親與四位美國出生第二代華裔女兒之間的矛盾。四個女兒都講一口流利英文,對中文缺乏興趣,排斥母親傳授的中國傳統文化,對自己的身分感到困惑。譚恩美自己也承認,小時候當她發現自己相貌與班上白人孩子不同時,曾經晚上偷偷地用曬衣架夾鼻子,盼望第二天自己的鼻子能變長。因為相貌不同,學校和社會上的種族歧視,容易造成第二代華裔對自身身分認同感困惑。

搬家皆因小區華人太多

父母的態度也有影響。有些父母重視孩子的中文學習,在家與孩子講中文,送孩子去中文學校學習中文。他們在家過春節,鼓勵孩子學習彈奏中國樂器或武術,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一有機會就帶孩子去中國旅遊,希望多汲取中華文化精華。這些父母的做法,對孩子正確對待族裔身分有積極手調式曬衣架影響。
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在加國出生,應該做個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不重視孩子的中文學習,在家與孩子只講英文,只交白人朋友,對中國文化缺乏興趣。有位華人家長曾對我說,她最近賣了原來的房子,在另一小區買了房子;她搬家主因是小區有太多華人,不利於她孩子交朋友。還有一位華人母親說,她孩子喜歡吃漢堡包,不喜歡吃中餐。到中國去看姥姥,姥姥住在農村,買不到漢堡包,姥姥不知如何招待她的孩子。這些父母的做法,給孩子對待族裔身分造成負面影響。
這樣的父母只是少數。大多數父母希望子女能夠既講流利的英文,又講得一口流利中文,瞭解中華文化,汲取中華文化精華。既為作加拿大人而自豪,又能為華裔身分而自豪。這種自豪和自信對第代華裔的身心、學習及工作都有積極影響。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引用通告地址: 點擊獲取引用地址
標籤: 手調式曬衣架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55
發表評論
暱 稱: 密 碼:
網 址: E - mail:
選 項:    
頭 像:
內 容: